为推进信息化发展,提高网站服务水平,即日起我司将对轻纺原料网平台进行升级改版。自3月10日起,网站将取消会员注册功能,原注册会员的商铺、发布的产品也将于3月10日起失效,需要进行数据备份或转移的,请于3月10日前完成迁徙,感谢您一直以来对轻纺原料网的关注。如果您有疑问或对本平台有建议或意见,欢迎拨打0575-85751718。

2006年运营至今

18282

分类导航
财经新闻

主权财富管理战略新思维

 发布时间:2010-07-19 00:00  来源:TBS信息中心
  近日,中国大幅增持欧美和日本债券受到广泛关注。如何管理庞大的外汇储备这一最大的国民财富是摆在中国面前的最大现实难题。余永定老师在他的新著《见证失衡双顺差、人民币汇率和美元陷阱》有着振聋发聩的呼声:中国必须依靠从现在开始逐年积累起来的海外资产所提供的投资收益顺差来弥补因老龄化造成的储蓄之不足。如果中国在未来10-15年不能实现投资收益的大量顺差,中国经济就将因资源跨代配置的失败而陷入困境。可见外汇储备的安全和收益关乎中国国运和经济前途重如泰山。在此我们约请相关专家,从不同角度见仁见智,期待碰撞出新思路与。
  建立主权养老基金一举三得
  郑秉文 
  对于如何运用管理好这笔庞大的外汇储备,人们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建立主权养老基金用好外汇储备一举三得。
  建立主权养老基金的优势
  如何保证外汇储备安全性,如何实现其资产的增值保值,这是一个巨大挑战。除建立中投公司即主权财富基金(SWF)之外,利用外汇储备建立主权养老基金(SPF),既可分流外储压力,为其增值保值打开第二扇大门,又可应对未来人口老龄化,为子孙后代建立一笔养老战略资产,还可消除中国投资威胁论,顺利实现海外投资,可谓一举三得。
  首先,在增长方式一时难以根本转变甚至面临某些约束的情况下,在后危机时代即将面临另一个高速增长的预期下,外汇储备呈不断增长趋势将无悬念,其安全性问题将始终是挥之不去的一个隐忧。建立主权养老基金可以为分流外汇储备、缓解增值保值压力、掌控其资产安全性主动权打开另外一扇大门。
  其次,建立主权养老基金可为应对中国未来人口老龄化趋势做出难以替代的贡献。中国2010年的老龄赡养比为12.3%,到2050年可能骤升至31.3%,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1.9%,高于亚洲国家的23.6%,甚至高于美国的27.4%。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应对老龄化的长期发展战略,目前已有10个国家建立了10只主权养老基金(加上中国的全国社保基金总计为11只),总资产达6000亿美元。利用外汇储备建立主权养老基金的趋势初露端倪。
  最后,与行动诡异、政治色彩浓厚的主权财富基金相比,主权养老基金更为人性化和透明化,在养老金存在上百年的西方国家是一个司空见惯和广为认同的“天使”,而主权财富基金则被很多人视为外汇“饲养”的怪兽。中投公司刚成立时便曾引起某些西方国家的恐惧和猜疑,甚至受到阻挠和诋毁,中国威胁论再次泛起。1990年挪威建立的石油基金于2006年更名为“政府全球养老基金”,2004年俄罗斯成立的稳定基金于2008年一分为二,建立“国家福利基金”,这些国家将主权财富基金变为主权养老基金,以期改变国际形象,这是因为,主权养老基金说到底还是一个养老基金,与众多的养老基金一样,纳入其同类的监管框架之中顺理成章。大国崛起之道,防止树大招风应为首,这不仅是一个国际投资问题,也是一个大国的全球战略问题,还是一个策略选择问题。
  建立主权养老基金“三足鼎立”的大格局
  建立主权养老基金“三足鼎立”的大格局可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可将外汇储备充实于目前的全国社保基金,利用这个现成的主权养老基金,分流出去一部分外汇储备,同时,也可尽快做大该基金的规模,还可部分替代财政转移支付的压力。
  第二步,另外建立一支完全由外汇储备形成的主权养老基金,规模可以更大一些,比如,超过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3000亿的规模。该基金与全国社保基金形成有限竞争的布局,合理划分境外投资区域,例如,前者可以港澳和东亚等新兴经济体为主要投资对象,后者可以欧美发达经济体为主要对象,实现两翼并行、各有侧重的投资布局。
  第三步,应积极创造条件,将缴费收入的基本养老基金改造为一只市场化的海内外相结合的主权养老基金。截至2009年底,基本养老保险滚存累计余额已高达1.25亿美元,远高于全国社保基金的规模,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10万亿。但是目前存银行和买国债的投资策略导致其收益率不到2%,面临严重的贬值风险之中,难以战胜9年来平均2.2%的CPI。但是,投资体制的改革有待于制度设计的进一步深化改革,目前统账结合下基金严重分散在地方,难以满足市场化投资的“主权要求”和制度条件。
  一旦上述三个步骤得以实现,中国养老基金就会出现三足鼎立的大格局,既为应对老龄化作好了准备,又整合了资源,实现了资源配置和运用的最优。

订阅轻纺原料网
每天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形势、原料价格行情
微信号:tbs2007
关于TBS人才招聘联系我们法律声明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