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福建打造转变发展方式助推器
发布时间:2010-07-01 00:00 来源:TBS信息中心
日前落幕的第八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捷报频传:本届展会共对接项目5358项、总投资992.9亿元,分别比上届增长6.99%、12.05%。不久后,一批批来自国内外的技术、人才、资金将聚集福建,一批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好项目将扎根八闽……它们的到来,将为福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就在不少企业为去年底以来经济逐步回暖深感兴奋时,新的问题将使他们再度面临困境。近来,中美两国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争端,让众多中小企业尤其是出口企业对人民币升值不寒而栗。专家称,一旦人民币升值,企业的利润将大幅降低,一些出口企业可能毫无利润。
在此背景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已成为企业家们寻求突围的共识。作为实现技术、项目、资本、人才有效对接的科技创新平台和区域性专业会展活动,“6.18”正通过自身优势,为四者的对接合作提供平台,助力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应对各类危机。
厦门信烨联动传媒有限公司原是一家年产值不到百万元的小企业,由于缺乏资金和订单,企业的发展困难重重。缘于“6.18”,企业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年轻的CEO柳景告诉记者,通过“6.18”平台,公司研发的“LinkTouch多点触控系统”被一家网络企业相中,并签下一年供应10万台产品的订单。
“预计明年可生产产品16000件,年销售收入可达8200万元。有了资金和技术保证,企业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也就能稳步推进了。”柳景说。
与柳景一样兴奋的,还有福建东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韩志君。他告诉记者,本届“6.18”,公司与福建农林大学蔬菜研究室签订了日本小脆黄瓜的品种引进、产业化配套技术以及研究成果转换合作协议,开始向新的发展目标迈进。“与对方开展合作,不仅改善了公司科研力量的不足,也完善了科技资讯的薄弱,公司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支持与保障”。初尝甜头的韩志君表示,下一步还将引进胡萝卜等新品种,继续扩大东华基地的种植规模。
信烨联动、东华生态农业只是众多“6.18”受益企业的一个缩影。在“6.18”的推动下,一年来,福建各市、县和省直有关部门共召开各类项目专场对接活动160场,对接项目3357项,众多中小企业由此加快转型升级,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
经过一年的努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正站在新的起点上。作为海西的主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于福建而言迫在眉睫。“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而推动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正是举办‘6.18’的初衷”,福建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如是表示。
围绕调整发展结构这一主题,本届“6.18”首次设立了物联网馆和低碳产业馆,集中展示一批低碳技术、物联网等领域先进适用的项目成果和创新产品,这些创新项目和成果的推广应用,将为福建新兴产业提速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生态”、“环保”、“绿色”、“节能”成为本届展会的特色,许多绿色能源产业实现对接,成为福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
围绕海西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以及去年以来福建出台的14个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方案,本届“6.18”对接了近两千个技术领先、经济社会效益好、辐射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有力地推动了福建经济结构的调整,有效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泉州永春县通过“6.18”引进了一批行业高端和领军人物,并与全国多所一流校所签订协议,携手打造生物医药新成果转化基地;龙岩新罗区培育发展了工程机械、运输机械、环保机械、硬质合金等特色制造产业以及一批新兴产业,从“资源依赖型”到“科技创新型为主”的转变……
“本届交易会共邀请了有项目对接意向的产业技术知名专家、科技领军人物、重大发明专利持有人、产业界社团重要人物一百多人,征集到国(境)外专家项目成果1500多项,落地投产后对福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主导产业具有积极作用。”该省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
透过“6.18”平台,闽台交流合作正向全方位、宽领域、纵深化拓展,从传统的农业等产业交流合作,向人才、知识等方面交流合作迈进。合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为福建加快发展、闽台互惠双赢提供了支撑。
订阅轻纺原料网
每天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形势、原料价格行情
微信号:tbs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