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衙前镇民营资本携手转型
发布时间:2010-06-30 00:00 来源:TBS信息中心
时下,新项目土地勘察、设备供应商谈判、设备选型等,让杭州富华布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联华忙进忙出。这个总投资6亿多元的金属薄板项目,由富华布业与同在衙前、同为纺织企业的合和纺织和奥华纺织合作投入。在中国化纤名镇--浙江萧山衙前镇,截至目前已有10家规模民企像他们一样,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促进转型升级,涉及项目5个,涉及投资额度超过70亿元。
产业链合作
衙前民营资本的合作,由来已久。但大规模、高起点合作的样本,当属10年前恒逸集团与兴惠化纤集团的聚酯熔体直纺项目。
1999年,恒逸集团与兴惠化纤集团携手在国内民营企业中第一个上马聚酯熔体直纺项目。这在当时属于技术、资金高度密集型项目。把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的战略,让恒逸和兴惠实现了双赢。2009年,恒逸聚合物销售近60亿元,占整个衙前工业销售产值的近1/6。
在纺织行业滚打了19年的傅金洋,也切身感受到合作的好处。他形象地说:“辛辛苦苦搞19年,不如轻轻松松搞6年,合作办企业越来越有乐趣。”他说的是金洋纺织经营19年的效益,不如与兴惠化纤集团、宏峰纺织集团的合作项目--杭州邦联氨纶有限公司带来的效益。
与两个亲兄弟合作,进入氨纶领域的益南化纤集团董事长沈浙宏认为,合作可以搞大项目、起点高的项目,可以分散风险,还可以减少竞争。同时,通过上下游合作,还能有效解决资本与市场问题。比如兴惠化纤集团等3家合作企业,最多消化了邦联氨纶50%左右的产品。
携手转型
如果说衙前资本通过联合,在化纤纺织领域延伸产业链只是跨了一小步,那么如今,富华布业等6家衙前民营企业通过联合,致力于纺织业以外的发展,以改变资产结构和质量,则是迈出了一大步。
1996年始办企业的徐联华,通过多次技术改造,实现职工人数减半,提花布产品大多出口,企业效益还不错。但是招工难、成本上升等问题,还是让他萌生了转型的念头。据介绍,正在建设中的金属薄板项目,徐联华关注了近2年。考虑到项目固定资产投入和流动资金需求大,他选择了与同镇的杭州萧山合和纺织有限公司、杭州奥华纺织有限公司合作。“有了合作,才有第二期。”徐联华直言不讳地说,为慎重起见,他们请来法律顾问,就合作模式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咨询和论证,一期2.8亿元的工程计划明年5月投产。
而此前,该镇的青云控股、宏峰纺织和金洋纺织3家纺织企业,与我国目前最大的重型制造企业--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着手“年产500万吨冷连轧工程”。这是宏峰、金洋与兴惠化纤合作氨纶项目后,第二次与本镇企业合作。位于临江工业园区的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达50亿元,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350亿元,被银行负责人称作“萧山企业转型升级的典范。”
“同行交流、同行联合、同行共发展,是衙前最大的财富。”傅金洋说。对此,从山东到衙前创业的杭州宏峰纺织集团董事长李泽洪也深有体会:“大项目、科技含量高的项目都隐藏着高风险,一个‘臭皮匠’来扛是不够的。”“企业合作最大的好处是,企业的信用产生了‘1+1>2’的效果,金融风险降低,资产收益率提高。”项兴富说。该镇工业副镇长楼航则表示:“作为地方政府,我们积极支持企业在本地和镇外合作发展。我们要着力的是,把企业的总部留在衙前。”
订阅轻纺原料网
每天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形势、原料价格行情
微信号:tbs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