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国际原油突破100美元大关后,大家不约而同的就想到了2008年2月26日纽约轻质原油突破100美元的情景。对比二者发现,原油“破百”对大宗商品产生的影响出现明显的差异,2008年原油“破百”一度引起国际大宗商品包括有色金属、橡胶、大豆和棉花等大宗商品暴涨,而2011年结果却相反,不管是有色金属还是农产品都全线下跌,国内化工品也受拖累,黄金等贵金属涨势与原油“共舞”。
笔者就2008年和2011年原油两次“破百”的经济背景、引发的内在因素、演绎的特点和最终的结果等方面进行探究得出,2008年原油“破百”引发的大宗商品全线暴涨在2011年难以完全复制,而2011年的对大宗商品的影响估计是中短期抑制抑制作用占上风,但是纵观全年来看下半年全球通胀的形势恐怕在原油暴涨带动下越发严峻,从而其他商品比如有色、化工和农产品,甚至贵金属新一轮涨势或被引发。然而我们还应该注意的风险是,到时候全球一致性的出台紧缩措施对商品涨势的抑制作用也会加码,从而商品具体上行的空间还要看经济复苏的程度或本身供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