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流失 纺织服装业加速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10-12-23 00:00 来源:TBS信息中心
自从6月19日中共人民银行宣布重启汇改以来,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人民币升值幅度近3%。汇率一度逼近6.62关口,创下汇改以来的新高。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一直以来外贸依存度高,行业利润低,尤其是产品附加值低。新一轮的汇率波动和人民币升值给企业带来了新的调整思路,企业用更加理性和长远的眼光,寻求最为有效的应对之策。
利润空间被人民币升值蚕食
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主要以出口为主,常年以来行业利润率偏低,约为3%,尤其是外贸出口企业,主要以贴牌为主产品附加值低,基本没有掌握产品的定价权。虽然近些年来行业转型升级在不断提速,但是价格因素依然是影响出口的重要因素,出口价格对于汇率的波动又极为敏感。面对自6月重启的汇改人民币一路高奏凯歌的升值幅度,无疑蚕食了纺织服装企业原本就微薄的利润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便的不敢接单或者不敢接长期订单,而以承接短期订单为主。
更让企业感到为难的是经过了3%的升值,鉴于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未来人民币升值预期依然强烈。曾经有业内人士做过估算,人民币每升值2%,其利润损失约为1000--2000万元人民币。根据海关统计的相关数据,今年1--9月,我国纺织服装出口934.88亿美元,按此情况推算,纺织服装行业前三季度因人民币升值而损失的利润至少接近10亿元。
优势丧失订单加速流失
2010年无疑是一个最低工资标准“调涨年”,据统计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的29个省市、自治区都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在10%以上,有些省份超过了20%。统计显示,未来3年农民工工资年上涨幅度将达到30%,最低也会保持在20%的上涨幅度。此外,在今年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价格普涨在30--100%,这些因素与人民币升值因素叠加,使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价格优势正在逐步丧失,部分订单加速流向东南亚国家。
有纺织业内专家分析指出,此轮汇率波动对于纺织服装行业来说主要产生了三方面不利影响。
一是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二是人民币升值相对提高了我国纺织服装的成本和报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三是人民币升值压力和预期已成为出口企业议价签单最为头痛的不确定因素,对后期走势的疑虑甚至直接导致部分订单流失。
产业加速转型升级积极对应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升值、汇率波动、成本高涨,当这些问题摆在纺织服装外贸出口企业面前的时候,经营转型、产品创新、增强研发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这些才不会成为企业的空洞口号,而成为企业落实到实际经营当中去的战略方针。从另一个侧面说,人民币升值促进了纺织服装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对此一直对纺织服装业较为关注的业内专家曹和平认为,人民币升值的确会给产业和企业出口带来一定的成本压力。但想想,我国过去的出口竞争靠的是什么?靠较低的成本和廉价劳动力。我国的纺织服装产品出口以低价为主,以低成本为优势,这种状况只是一种阶段性表现;当前,这个历史阶段应该结束了,中国制造的“低价时代”应该结束了。
曹和平认为,从远期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未来应该掌握定价权,在中国形成世界交易中心。人民币升值与多种要素成本上升重叠,会迫使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通过工艺管理链条、节约管理成本来平衡涨价因素,增加快速反应能力,不断地改变自己。
数码印刷掌握产品定价权
中国制造何时变成中国创造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企业的梦想和目标,每每谈及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最后大家一致的会指向一点,就是产品的定价权,否则就只能赚取产业链最低端的微薄的加工费,永远不成无法实现中国创造的梦想。
认识到问题所在,一些先走一步的企业凭借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渐渐的掌握了产品的定价权,使得企业利润大幅提升,而且由于定价权在自己手里,与客户谈判的主动权也就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样受汇率波动的影响非常小。
数码印刷技术使企业在产品的品质、能耗、排污指标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企业从传统的企业从传统印染转型提升为数码印花后,产量有所下降,但利润却提高了一大块。数码印花面料附加值较高,每米的附加值比普通的高出30%左右。数码印花的面料,价格从每米十几元到上百元不等。
通过创新的数码印花产品,它把产品的定价权牢牢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这是中国制造的出路,这样的境界一旦达到,显然,汇率按照什么来计算、原材料价格上涨等,都不再是企业的问题。
订阅轻纺原料网
每天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形势、原料价格行情
微信号:tbs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