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73周年祭日
发布时间:2010-12-13 00:00 来源:TBS信息中心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73周年祭日。中国官方媒体昨日报道,这两天南京将举行和平烛光祭、和平集会、和平法会等多项活动,悼念30万大屠杀中的遇难者。
新华社报道,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说,今年的相关纪念活动从昨晚陆续展开,主要包括在纪念馆“和平之舟”船头进行和平烛光祭,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守灵,中日两国僧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等人参加的“和平法会”,悼念遇难同胞暨南京国际和平日集会,《南京大屠杀史辞典》编撰启动仪式,话剧《沦陷》演出以及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年会等。
在国内举行相关悼念活动的同时,两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也在日本东京、大阪、广岛、长崎等城市,向当地市民口述当年历史。
延长南京“哭墙”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了屠城30万人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据报道,“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延长工程昨日开工。延长后的名单墙上将增刻1655个遇难者名单。
位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面的遇难者名单墙俗称“哭墙”,由中科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齐康教授设计完成,上面镌刻着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1995年初立时,刻有名单3000个,象征被日军屠杀的30万中国人。2007年纪念馆新馆开放后,名单墙上的名单增至8600多个。
朱成山说,名单墙原长43米,高3.5米,此次扩建将延伸26.5米,新增遇难者名单1655个。这样,名单墙上的名单将达到1万零324个。
他表示,遇难者名单搜集是南京大屠杀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年代久远、战乱等多重原因,这项工作较为困难。目前搜集到的1万多个遇难者名单主要来自战后初期南京市抗战损失调查委员会、南京大屠杀案敌人罪行调查委员会的调查,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时期的幸存者口述证言、出版的各种史料及遇难者家属所提供。
朱成山强调:“不能因为名单没找到就质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30万人数。30万是国际法庭确认的数字。”他说,随着资料的进一步发掘,名单墙的人数还有可能继续增加。
他表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延长工程要赶在明年3月底前完工。“因为每年的4月初,就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在让更多遇难者姓名找到归宿的同时,也要让遇难者的家人能赶在明年清明前祭奠自己的亲人”。
昨日,94岁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孙华富就冒雨走到“遇难者名单墙”前,找到自己亲人的名字,从怀中掏出一个小纸包,从里面取出两朵黄色的菊花,将他们用透明胶贴在自己亲人的名字上。
孙华富对中新社记者说:“自己家中已经没人了。到这里祭奠亲人,是他怀念亲人最重要的方式。”
中国当年对大屠杀报道较西方媒体晚了七天
(南京讯)中国一名研究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学者称,当年中国首家报道南京大屠杀的新闻传媒——中央社,较西方媒体迟了整整7天才报道了相关的消息,刊发消息时间是1937年12月22日。
昨日,中新社报道,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经盛鸿的《战时中国新闻传媒与南京大屠杀》一书首发。
他受访时说:“当时,中国新闻传媒对南京大屠杀的报道,不仅因为自身的变动与迁移,而且因为日军当局有预谋、有计划地对被占领的南京实施严密新闻封锁,从而遭遇到更加严重的困难”。
他说:“从1937年9月至12月初,日本当局通过外交途径,多次通告各国驻中国使节,要求他们从南京撤走一切外交人员与外侨,包括西方记者。原驻南京的记者多先后撤离前往武汉、上海、香港等地。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首先切断了南京与外界的所有电讯联系,下令禁止一切中外人员进出南京,这种封锁持续了一个多月。”
经盛鸿表示:“对西方记者和中国记者,日军当局在整个1938年,几乎始终严格禁止他们进入南京采访。同时,日军当局对南京当地的新闻传媒进行了彻底扫荡,使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南京城内没有一家报社能够正常出版,没有一个中国新闻工作者能够正常工作,南京城外也没有一家中国新闻传媒能够获得关于南京的任何消息。”
“尽管如此,中国新闻记者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先后对南京保卫战、侵华日军南京暴行,进行了深入的采访报道,刊发了义正词严的评论。中央社记者在1937年12月22日刊登的文章,很可能是托名中央社香港分社,实际上是由潜入地下工作的中央社上海分社秘密发送的”。
“中国新闻传媒以强劲势头后来居上,报道数量迅速超过西方传媒,而且感情强烈,大量报道了许多从南京九死一生逃出的中国难民亲身经历,同时发表了多篇义正词严的社评,这是中国传媒报道不同于西方传媒的地方”,经盛鸿说。
订阅轻纺原料网
每天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形势、原料价格行情
微信号:tbs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