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阶段性盘整实属必然 明年棉价或回归13500
发布时间:2010-07-12 00:00 来源:TBS信息中心
棉花市场走到今天出现进退两难境地,现货高位盘整,期货撮合也在高位盘整,今天跌一点,明天涨一线,你来我往方向难以把握。在这种状态下,引来了诸多分析大家,今天分析看涨,明天分析看跌,在这里运作的人们不知怎做才好。其实,棉花走到今天出现阶段性盘整是必然现象。是市场把棉花推到今天的境地,又是棉花把市场提到了两难之处。
1.向市场要棉花。说市场就要说供求。棉花价格持续上涨,从去年9月的13700到今日的18800,是供求关系所致。是人们向市场要棉花的结果。棉花要到今天,工业库存6月底105万吨,商业库存190万吨。还有共计295万吨的用量,你还要的话,进口配额第三批已经悄然到了大厂手里,国家60万吨储备正在准备待发。够了。市场已经不缺棉花了。新花还有2个月每个月还是90万吨用量的状态下,三个月的用量足已。也就是说不再向市场要棉花了,棉花在供求平衡的状态下出现了滞涨。棉花上涨的动能(供求)已经被否定。市场上的各大家们,还有对棉花市场的继续大幅上涨或预期的20000元一吨的价位,进行坚守信念吗?近期大纺企采购原料甚微,小纺企无奈随用随买,棉纱在涤纶纱的拖累下,开始了有松动的回撤,棉企手中的皇帝的女儿也开始寻找理想的买家。因此,可以说,09年度由于向市场要棉花的情绪高涨,使得棉价走到了历史的高位。又由于今日的供求演变,出现了高位的盘整。向市场要棉花已经是过去时。人们说目前多数企业等抛储呢,所以目前观望气氛较浓。也有人说,抛储之时是棉价大涨之日。如果不再向市场要棉花了,那抛储的意义还有多重要吗?
2.向棉花要市场。在棉价高位盘整中,供求不再是市场的主宰,人们开始问:棉花,你下面该怎样走?人们开始向棉花要市场了。这一问题,比前者更难。前者,我们可以说,棉花少呀,就该涨。后者呢?棉花够了就该跌?跌多少?
A。棉花够了就该跌?棉花供需基本平衡以后,棉价该不该跌。按供求关系说,供大于求才跌,基本平衡,也就是说供求相等的时候还跌吗?有人会说那就维持不动。目前的盘整状态就是这一现象的解释。另一点,今年度的一大特点,工业库存偏大,即便现在所报的商业190,工业105,数字看,商业偏大。其实内在的目前商业190当中一大部分已经被工业订购,只是没有完成交接而已。要是说,09年谁推高了棉价,我们不能不说,纺企的不差钱,不断增加工业库存推高了棉花价格,是主要的方面。工业库存原料的偏大,也不会引起棉价的大幅度下跌。纺企已经有了高价位的原料,并且够用了,就像农民小麦已经收获进家了,只有面粉涨价,我的收益才会高。再者,棉企的作用减弱,也不会引起市场的大起大落。所以,棉价难跌。
B.棉价不会跌吗?也不尽然。当供求这一主要矛盾方面到了一定的时候,另一个次要矛盾就要变成主要矛盾方面。那就是棉花的最后道工序---求方,就是成品和布的市场。棉花的价格,不再是棉花自身所决定了,应该是由他的最后道工序求方来决定。成衣和布的市场决定着今后的棉花价格,恐怕这一观点基本被人们认可。他会怎样?理论上推断高价位、高人工、高电价、高耗能出现的高成本纺织品,已经失去前些年所具备的市场竞争优势。在转轨变形阶段势必市场竞争减弱,出口受阻,即便是合作加工出口也受到一定的限制。更何况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变化,必定阻滞纺织品的出口。至于内销,可以说,在股市疲软的状态下,股民口袋中的钱被套进去一部分,家电汽车补贴,刺激消费,口袋里的钱再出去了一部分。房地产在去年的不断攀升,争相购房,使居民口袋里的钱变成了负数,绿豆和大蒜的短时间飞涨,使得居民不得不意识到,口袋里还应该存留一点口粮钱,以备不时之需。居民消费水平在进入下降通道。那成品衣着,是不是就出现了该买的少买,能不买就不买的现象。内销纺织品市场会好吗?同时,伴随着房地产的萎缩,家居市场也会萎缩。纺织成品将进入疲弱市场状态。那棉花今后的市场还会好吗?
C.新花价格如何?两个月后新花上市,人们把09年度棉花价格做一比较,认为高价位会延续下去。理由:1.全球供求继续扩大,库存消费比降低。2.国内棉花面积减少,自然灾害增多,供求继续扩大。3.新年度棉花上市将推迟15天,新老接轨出现断档,推高棉价。4.农民受外出打工影响对棉花种植兴趣不足,面积在不断缩小。只有棉价提高才有再度提振植棉兴趣。因此,目前业内把新花棉价普遍看到16000以上。对于9月的接轨价格看到17000或者19000以上。这种心理支撑了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其实,人们忘记了在供求关系中的求的市场。当求的一方出现问题后,供就显得苍白无力。我们可以说,近些年来是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政策刺激和出口创汇的刺激,激活了纺织市场。出现了过来几年的棉花供需缺口。目前的过大的产能过剩,限制着纺企的发展,调结构已是当今第一大主题。在此基础上,国家金融政策和财税政策都会慢慢消弱纺织的现有生产能力。新年度不差钱的现象,还会存在?纺企一旦资金紧张,棉价就是再低也没钱购买。历史上出现的10000元一吨的棉花,不是因为棉花多了,而是资金不够造成的。新花上市后的关键,是资金。我们可以大胆的推断,新年度资金肯定出现萎缩,棉花收购价格将应声而落。若在17000以上接轨,那接下来就是谁收购谁赔钱,没人收购,就会价格迅速滑落。直至到历史上近些年的均值,13500左右。
订阅轻纺原料网
每天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形势、原料价格行情
微信号:tbs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