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信息化发展,提高网站服务水平,即日起我司将对轻纺原料网平台进行升级改版。自3月10日起,网站将取消会员注册功能,原注册会员的商铺、发布的产品也将于3月10日起失效,需要进行数据备份或转移的,请于3月10日前完成迁徙,感谢您一直以来对轻纺原料网的关注。如果您有疑问或对本平台有建议或意见,欢迎拨打0575-85751718。

2006年运营至今

18284

分类导航
轻纺新闻

定制:给服装一次生命的还原

 发布时间:2014-11-14 00:00  来源:TBS信息中心

 

  对舒适的追求与质感的敬意,才是穿衣之道和生活本质。最近,定制风回归,曾经是人们着装的主要选择的定制服装开始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逐渐复兴。无论是跟风还是一次对物质原色的回归,都值得皆大欢喜。在这个成衣过剩的时代,人们开始抛弃那些极尽搔首弄姿的事物,关注到一件衣服的本身和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可以真正地沉淀下来,为一件衣服等上一个月,在不断地试穿和改动之间,得到只属于自己的风格。定制,再一次回到了人们的生活中,不仅给服装,也给自己一次生命的还原。

  老裁缝的定制情

  人们习惯于到商场买品牌成衣的历史其实并不长,在上一辈人们的记忆和生活中,每个人的衣服不是自己做的,就是到外面裁缝店去定制的。以往,每年春节前百货商场中最火热的柜台不是卖衣服的,而是卖布料和毛线的柜台。

  “三十年前,我刚刚到红桥区一个门市部上班,工作就是卖布料和毛线。”韩小冰说,“每年过年前就是我最忙的时候。我那时候比较努力,脑子也灵活,过年前平均一天我就能卖出上百斤毛线。”

  而当时间进入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韩小冰工作的那个门市部渐渐变得门可罗雀,即使是春节前,也极少有人会去买布料和毛线。“连我自己也去商场买衣服了,谁还自己做衣服呢?”韩小冰说。

  与之相对的,并不是每个人买了布料和毛线都会自己做衣服。这时,遍布大街小巷的裁缝店就成了人们做衣服的唯一渠道。

  “我母亲不会做衣服,从小我的衣服就是母亲买来好看的布料,带着我去楼下的裁缝店做衣服。还记得那个裁缝师傅是个南方人,每句话我都得认真听才能勉强听懂。”韩小冰说。

  那个时候,裁缝行业曾经鼎盛一时,掌握了裁缝手艺,就意味着一生衣食无忧。但是,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人们慢慢不再需要裁缝店,转而去商场买衣服。

  “就像清末民初人们纷纷剪了辫子后剃头师傅很快消失一样,绝大多数的小裁缝店都已经成为了历史。”

  王顶堤林苑西里这个相对较老的社区里,王秀芬阿姨还在经营着一家裁缝店。王秀芬是一个已经用了缝纫机30多年的老裁缝,十多年前,王秀芬搬到这里的时候,特意选择了这个一楼带有门脸的房子,为的就是继续经营她的裁缝店。

  “现在人们都买衣服,很少有人做衣服了。最多的就是改改尺寸,缝缝补补,量体做一件新衣服的人,一个月也遇不上一个。”王秀芬说。

  王秀芬的母亲、奶奶都会做衣服,她从小就受到奶奶和母亲的熏陶,开始学习服装制作、刺绣等手艺。“在我奶奶的那个年代,一个女人不会写字认字很正常,但要是不会裁衣,那真的是很难嫁得出去。”王秀芬说,“我记得奶奶80多岁的时候,还会带上老花镜,颤颤巍巍地绣花呢。”

  如今,王秀芬的裁缝店依然开着,因为是自家的房子,也没有租金,所以王秀芬就当做是一个消遣。

  “我也听说现在有些年轻人又开始找裁缝店做衣服,但那已经不是我能做的了。”王秀芬说,“现在定做衣服的都是有钱的那些人,为了显示与众不同,和我们以前不一样。我也看过他们定做的衣服,虽然很多工艺和款式都能找到以前的影子,但是对于我来说还是太超前了,我脑子里根本就没有这些概念。”

  “这些事还是让年轻人们去做吧。我觉得挺好,以前叫裁缝店,现在叫定制,名字变了,其实内容没变。我年轻的时候也做旗袍,那时候绝对算是高级定制了。所以,对于我们这些靠手艺吃饭的人来说,总是一件好事。”

  五大道里的定制店

  有着30多年裁缝生涯的王秀芬渐渐地老去,很少有人再去她的店里定做一件衣服。而在马场道边的一座百年小洋楼里,在那将近百年的地板上,一个男人每天独自坐在那斑驳的皮沙发上,拿着皮尺,拿着粉笔画来画去。房间里的衣架上,挂满了一件件极具复古情怀的西装,鞋架上,一双双精致的雕花布洛克皮鞋,与这间有着百年历史的房子,交相辉映。

  “也许一百年前,这间房子的主人就是穿着这样的衣服和鞋子,拿着黑色的雨伞,走出家门。回到家,在门外会磕磕鞋底的灰和泥,把雨伞收起,放在门外。”这家男装定制店的老板蒋鹏说。

  时间与时空的交换,在这个时候,成为了一个裁缝,在不同时代,对服装的敬意。蒋鹏的男装定制店主要定制复古风格的西装和皮鞋,服装风格在复古的同时,融入了现代流行趋势的元素。作为一个非科班出身的裁缝,蒋鹏在几年间凭借着自己对西装的热爱,逐渐成为了一个优秀的设计师。

  “我喜欢上西装,是因为《教父》这部电影。马龙·白兰度和阿尔·帕西诺演绎的经典角色,以及电影中男人们经典的着装,都让人痴迷。”蒋鹏说,“而在商场里,想买到这样具有品质感的西装,并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一般的成衣品牌缺乏诚意,款型普通,体现不出西装本应给男人的特殊气质。而高级品牌价格并不是普通人所能接受。”

  现在,蒋鹏的店,已经有了很多回头客,很多顾客也都和他成为了朋友,每一季,都回到店里定做一两件衣服,或西装,或大衣。相对亲民的价格和具有独一无二属性的款式和姓名刺绣,让很多人爱上了定制。

  最近,蒋鹏又和他的姐夫一起,开始了皮鞋定制和腰带、表带等皮具的定制。“为了一双鞋,有时候我一夜不睡,经过很长时间的修改,才能做出一双款式经典并且舒适度很高的鞋。”蒋鹏说。

  “我觉得,随着人们对时尚了解的越来越深,很多人开始回归到定制服装的轨道。并不是大牌就一定好,就一定适合你,现在人们想要的,是最适合自己的,最能体现自身气质和性格的。”蒋鹏说。

  定制礼服,走向时装秀场

  其实,在欧美各大时装周期间,最顶级的发布会不是品牌的成衣秀,而是一些顶级品牌的定制服装秀。

  而在北京,一个抱着服装梦想的女孩,在经过多年的努力之后,让自己的礼服定制作品,成功的走向了T台,走向了时尚舞台的前沿。

  张璐,一个对服装痴迷的女孩,五年前来到北京,在这个城市开始追逐自己的定制梦想。“我喜欢礼服,喜欢婚纱,所以一开始就在礼服婚纱的定制道路上坚持。”张璐说,“刚开始的路,都是很难走的,因为国内对于礼服和婚纱的观念与国外不同。大部分人都只会租,而不是去买。连买的人都不多,更不要提定制。所以,我最终决定走高级定制的路线,因为一大部分收入偏高的人和从国外回来的人,对定制礼服和婚纱还是有着很大的需求。”

  但是,要想打动他们挑剔的眼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逐渐地,这个女孩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朋友的协助,整个团队一步一步向着梦想前进,最后,终于让自己的品牌和定制服装,走向了时装周的T台上。

  “我认为,定制才是服装的本源和最高形态。因为每一个部分,都是根据穿着者的尺寸、审美来进行调整和设计,舒适、品质感超越了肤浅的时尚,是定制服装的根本。”张璐说。今晚经济周报

 


订阅轻纺原料网
每天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形势、原料价格行情
微信号:tbs2007
关于TBS人才招聘联系我们法律声明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