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苏南地区普遍出现了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紧缺的局面,这对以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为特点的传统纺织服装企业提出发展新要求,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的改变,从某种程度上说,对企业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这就需要传统纺织服装企业通过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向产业链两端去延伸。
作为“江苏省针织内衣服装名镇”,“中国针织内衣产业基地”和“中国针织服装名镇”,江苏省江阴市顾山镇共有纺织服装企业217家,其中内衣企业78家,销售占全镇工业开票总量的38.2%,产业链结构完整,从毛纺、纱纺、织布、染整到成衣,涵盖了服装生产的全部环节。构建了较为鲜明的产业集群和比较优势,形成了一批规模企业和知名品牌。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顾山镇政府大力推进内衣产业集群发展作为经济增长、产业转型的突破口,通过产业集聚、技术改进、设备更新、品牌争创和产学研联盟等一系列举措,引导企业走规模发展之路、科技发展之路、品牌发展之路,调整提升内衣产业,真正把针织内衣产业建设成为顾山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转型提升的优化产业、农民增收的富民产业。
顾山镇的具体做法是:一,以产业规划为导向,引领产业集聚。邀请东南大学研究制订了《顾山服装(内衣)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二,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产业集聚;三,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倒逼产业集聚;四,以品牌建设为核心,引导产业集聚;五,以协会运作为保障,促进产业集聚。行业协会在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并积极发挥政策平台作用。
此外,长泾镇以建设“实力长泾、美丽长泾、和谐长泾”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提升、和谐发展为主线,社会经济得到了持续全面发展。长泾镇粗纺呢绒总量占全国的15%,占江苏省的38%,产业特色较为明显。粗纺中高档呢绒的更快更优的后发优势拉动了全镇纺织业的发展。粗纺呢绒生产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更新装备、改进工艺、开发新品、拓展市场、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近一段时间来,虽然外贸出口形势向好,但纺织行业增幅回落。周庄镇以“稳增长、促发展、快转型”为工作目标和发展思路,以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为抓手,精心组织保生产,全力以赴促转型,工业经济呈现出“经济总量持续壮大、增长幅度逐月回升、企业运行逐步稳健”的发展态势。
2013年来,常熟市梅李镇政府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好、稳中求效”的工作方针,迎难而上、同心同德、开拓进取,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有效促进了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2013年,梅李镇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04亿元,增长22.17%,增幅列常熟市乡镇第一。此外,梅李镇经编产业提档升级,获评中国绒类面料生产基地,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增资扩产落实有力,招商选资力度加大。如成功对接央企华侨城集团旗下香港华港企业有限公司高档包装、创意设计项目,总投资6500万美元,注册资本2200万美元,总规划用地面积约6.7万平方米,企业能源管理得到加强,完成节能技改项目12个。科技创新成果突出,全年共培育省名牌2个,苏州名牌4个;发明专利拥有量82件;认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高新企业2家,省高新产品10个,省级民营科技企业9家,苏州市技术工程中心3家;4家企业成功引进博士生等高科技人才,完成产学研合作项目15个。
纺织服装业已成为虞山镇的一个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为更好地促进本地纺织服装产业的良性发展,虞山镇积极发挥自身所具备的优势及条件,优化空间布局,突出产业特色,强化服务配套,全面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虞山镇政府作为纺织服装重点产业集群的地方政府平台,正在积极通过推进“常熟纺织服装产业创意集聚区”这个创新型企业孵化器的建设,来引导和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被评为“中国毛衫名镇”、“中国化纤名镇”以来,常熟碧溪全力推动传统纺织产业升级改造,抓规划,重引导,强扶持,严管理,保障产业集群又好又快发展。首先,产业基础越来越稳固,依托创建实施的企业运行风险预警机制,切实保障企业稳健经营、市场有序运作和区域经济平稳运行;其次,行业龙头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引导纺织服装优势企业以名牌创建为引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研发和营销为核心,以外包加工为突破,提高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加快实施从批发市场到商场专柜再到品牌专营店的营销模式升级,全力推进价值链升级;再次,区域影响力不断提升,引领碧溪纺织“走出去”,积极参加国内外专业权威展会,积极开拓电子商务领域,有效提升市场份额和行业影响力,依托集化纤、纺纱、整染、织造、商贸为一体的全价值链产业体系,带动形成在“长三角”区域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基地。
在新的一年里,碧溪将进一步实施特色产业集群的名牌战略,努力提高企业的品牌意识和标准意识,积极引导企业创名牌和参与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制订,并全力做好相关配套服务工作,不断完善企业运行风险预警机制,确保碧溪纺织稳中有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