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经济增长趋稳 困难犹存
发布时间:2012-10-22 00:00 来源:TBS信息中心
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举行发布会,公布前三季度中国经济数据。相关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7%。
其中,三季度增长7.4%,增速比二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虽然经济增长速度三季度继续放缓,但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经济运行已逐步趋稳,实现全年7.5%的增长目标是完全有信心的。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经济已经出现止跌回升的迹象。但北京大学教授、知名财经媒体评论员马光远指出,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数据只是趋稳的信号,并不能由此推断整个经济探底的过程已经完成,“就宏观经济整体趋势看,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经济仍然处于困难期”。
官方对全年经济增长保持乐观
从上述发布会获悉,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35万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比上年同期回落个1.7百分点。
其中,一季度增长了8.1%,二季度增长了7.6%,三季度增长了7.4%。
第三季度中国的GDP增幅创下了14个季度以来的新低,符合此前许多机构的预测。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的影响在继续显现,前三季度中国的外部需求在持续萎缩,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经济增长出现了持续回落。
但盛来运指出,目前各项经济指标的回落在收窄,国民经济呈现出一些积极的变化。
9月份的出口同比增速反弹至9.9%,单月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经
9月份的出口同比增速反弹至9.9%,单月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采购经理人指数(PMI)9月的最新数据是49.8%,也是近5个月来的首次回升,更为重要的是新订单指数明显回升,达到了49.8%,比上月回升1.1个百分点,是6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这是中国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呈现出结构调整加快、民生继续改善的积极变化。”盛来运表示对实现全年的经济增长7.5%目标有信心。
谈到四季度的经济增长,盛来运预测说,四季度将延续三季度企稳温和回升的态势。“在稳增长政策的推动下,投资还是保持一种平稳较快的增长速度。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速度是25.7%,这是一个先行指标,会预示着固定资产投资还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盛来运表示,从消费角度来讲也很有信心,“十一”黄金(1721.60,-23.10,-1.32%)周再一次向全球展示了中国潜在的消费能力。
在出口方面盛来运预测,由于西方国家都有一个圣诞节,季节的因素,再加上欧美的金融市场有缓和的迹象,四季度延续三季度,尤其是9月份筑底企稳或企稳温和回升的可能性比较大。银河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也认为,12月份的圣诞节,会是一个拉动外需消费比较活跃的季节。
关于全年能否实现经济增长目标,从前三季度的情况来看,当前国民经济呈现出明显的企稳态势,投资、消费、进出口都有一些积极的变化。盛来运表示,前三季度增长已经是7.7%,为实现全年目标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应该说实现全年7.5%以上的增长目标是完全有信心的。
专家判断经济困难期没有摆脱
很多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经济已经出现止跌回升的迹象。一些经济分析机构纷纷看好四季度GDP数据,预测在今年上半年开始启动的稳增长政策的效果可能会在年末显现。左小蕾更是毫不讳言表示,四季度的GDP增速可能会有所反弹,值得期待,政策的效果会集中显现,全年的经济增长在7.5%以上的目标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但马光远认为,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只能认为是出现了趋稳的信号,并不能由此推断整个经济探底的过程已经完成。就宏观经济整体趋势看,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经济仍然处于困难期,这个困难期,不是简单周期性的困难,而是内外因素交织,长期短期矛盾结合引发的一次“总清算”。
记者从上述发布会获悉,前三个季度工业增加值、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10%、14.1%和20.5%。这显示,固定资产投资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这也与今年各地出台的庞大投资计划相互印证。零售销售虽然仍处于平稳增长中,但是如果剔除通胀因素,则增长是个位数,是经济驱动力中最弱一环。
知名财经媒体评论员徐立凡撰文指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距离以消费内需为主要动力的目标仍然相差甚远。经济增长方式比经济增长数据更重要。如果单纯强调经济增幅而忽视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那么不仅等于对粗放式增长方式的鼓励,而且最终会导致经济增长的不可持续。
“不要期待一下子可以走出来,更不要期待经济很快就会回到8%以上的增长,在寒冷的冬天中,我们看到了春天的曙光,但我们仍然处于寒冬。”马光远也提醒,前8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以钢铁企业为代表的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PPI已经连续7个月下滑,并且创下35个月以来最大的跌幅,都预示着企业对未来前景依旧不乐观。
业内人士指出,在这种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不应该急于寻找底部,而应该立足于解决长期的结构性的问题。中国经济目前的困难和将来都要面对的困难,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对投资和出口的过度依赖。
马光远表示,在产能过剩,企业盈利下滑,总体负担比较重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应该告别“货币政策依赖症”,用改革和减负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比继续释放货币刺激经济更好的,是继续为企业减负,为产业的复苏创造宽松的税收环境,继续解决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继续开放民间投资,并且通过改革收入分配,将大量的财政盈余用于弥补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欠账,来提振民众的消费欲望。只有用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办法来应对,经济增长才会具有可持续性。
订阅轻纺原料网
每天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形势、原料价格行情
微信号:tbs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