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不能独善其身--纺织原料市场:价格走强却难逃利润流失
发布时间:2012-10-10 00:00 来源:TBS信息中心
2012年三季度纺织原料市场渐渐走强。在我们监测的20个产品之中,有15个产品上涨,占75%;有5个产品下跌,占25%。其中,涤纶长丝、涤纶短纤、腈纶纤维纷纷触底反弹,上涨幅度在14.5%~18.8%;328级棉花及郑棉、粘胶短纤、30D氨纶及40D氨纶温和上涨0.5%~3.5%;ICE期棉、20D氨纶、锦纶长丝板块小幅走跌,跌幅在0.7%~2.0%。
一般而言,商品价格上涨有两种形态。一种是需求拉动型上涨,由于需求的增长引发了供不应求,供不应求引发了价格上涨;另一种是成本推动型上涨,商品价格上涨,主要源于生产和流通成本增加,即使其供求关系宽松,甚至是产能过剩也是如此。
今年以来,终端纺织需求放缓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根据发改委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1~7月我国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服装出口均下降0.2%,其中7月份分别下降8%和8.1%。从2012年1~6月的出口结构看,纺织品中面料和制成品实现小幅增长,纱线则量、价齐跌,降幅分别为3%和8%,其中棉纱线下降最快,降幅分别为3.8%和15.3%;服装中针织、梭织服装出口量下降4%,出口平均单价上涨5%。
对于纺织原料产品而言,上涨行情的每次出现大多是成本推动型。进入三季度之后,上游原料PTA、MEG等产品的积极拉涨让化纤工厂感受到巨大的成本压力,处于盈亏线上的生产厂家唯有不甘示弱积极追赶,但是下游需求的疲弱状况又无法支持行情持续拉涨。因此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大家在这段时间里基本上都是亏损。
以涤纶短纤1.4D×38mm为例,7~9月这三个月市场价格重心从9500元/吨攀升至11050元/吨,上涨幅达16.32%;但按照PTA×0.865+MEG×0.335+1000元/吨的成本公式测算,7~9月涤纶短纤1.4D×38mm大多数时候毛利润录得负值,平均利润在-150元/吨附近水平。
进入“金九银十”传统旺季后,终端纺织需求迄今仍未有明显活跃出现,较市场心理预期存在较大落差。上游原料价格上涨不止,成本压力随着产业链顺延逐步转移至织造厂家,但大众面料整体价格上涨却困难重重。
由于成本难以成功转嫁,不少企业做出减产或停产的安排,而一旦纺织企业因亏损而停产、减产,对纺织原料的销售又将产生影响,并将直接损害化纤工厂的切身利益。可谓一损俱损,谁也不能独善其身。
三季度涨幅15%以上
1 涤纶长丝
行情振荡反复无常 后市难逃博弈局面
【行情回顾】
三季度,涤纶长丝市场走势反复,涨跌频繁。截至2012年9月29日,涤纶长丝POY150D/48F、DTY150D/48F、FDY150D/96F主流报价分别在11250~11550元/吨、12600~12800元/吨、11200~11300元/吨,涨幅分别在18.8%、15.5%、18.4%。
涤纶长丝主流品种市场中心价位(单位:元/吨)
【后市展望】
成本面对市场构成利好支撑,但无论是供应面还是需求面,将继续难逃博弈局面,聚酯工厂运营难具轻松氛围,后续整体利空因素占据上风,小心谨慎运营为宜。
从成本面看,短期内欧债走势是影响原油价格的主要因素,欧债短期难有改观将使国际油价继续承压,中东紧张局势对油价起到一定的支撑而限制跌幅,后期国际油价将逐步转入振荡走势。此外,美国总统大选迫近,国际油价大幅反弹仍是小概率事件。但长期来看,QE3持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基金也继续做多原油,形势明朗之后不排除油价短时回升的可能。
从供应面看,绍兴佳宝前期停车的36万吨生产装置将进入重启阶段,双兔新材料年产能在25万吨的生产装置已正常出丝,福建鑫东华20万吨的聚合装置已经升温,萧山荣盛新建有光FDY生产线产品陆续开出,吴江新民有光FDY新生产线也有可能上马,桐昆集团40万吨聚合纺丝装置也计划在年内投产。
从需求面看,进入9月以来,绍兴以及常熟地区圆机情况较前期好转,拉毛布、楼梯布等成交量呈现小幅攀升走势,但由于主要是走市场订单为主,价格再度推升略显困难;盛泽以及王江泾地区喷水织机以及海宁地区经编机整体走货情况表现一般,一些企业表示生意反而比前段时间还要淡,减产、停产意向再度增加。“金九银十”之后,2011年的惨况或将重现,纺织行业运行形势较为严峻。
2 涤纶短纤
新产能高峰期来临 价格下行压力倍增
【行情回顾】
三季度,涤纶短纤市场行情振荡反弹,涤纶短纤1.4D×38mm价格最低点为9550元/吨,价格最高点为11350元/吨,上涨幅度达18.85%。但进入9月下旬之后,随着国际油价的下滑,聚酯原料PTA、MEG弱势下探,涤纶短纤市场开始振荡回落,价格重心再度重新回到11000~11100元/吨附近水平。
【后市展望】
新产能集中上马必然将增加市场供应压力,而老装置多数已经处于低负荷运行,再减负的话将大幅提升生产成本,涤纶短纤厂家也不会轻易将现有市场份额拱手相让。一场价格战或将难以避免,涤纶短纤难逃下行整理命运。
中秋、国庆节前备货并未放量出现,相反北方以及西南地区不少下游纱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停产放假安排。
更让人悲观的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涤纶短纤市场将迎来旧装置重启、新产能投产的高峰。据悉,东营汇金9月下旬重启前期停车的12万吨涤纶短纤装置,目前已有现货对外销售;天津石化例行检修的10万吨涤纶短纤装置已于9月27日投料,预计国庆假期将产出合格产品,仪征化纤10万吨涤纶短纤项目将于9月底10月初试车;翔盛化纤江苏宿迁40万吨涤纶短纤项目于9月初试车,前期先开两条短纤后纺生产线,预计10月上旬将入市销售;福建金纶二期涤纶短纤聚合装置正处于调试中,10月中上旬或将有合格产品面市。
3 腈纶
转嫁成本涨幅有限 需求消化能力不足
【行情回顾】
三季度,腈纶市场振荡走高。一是原料丙烯腈价格快速上涨,成本对腈纶价格形成较强支撑;另一方面,前期厂家集中检修成效凸显,腈纶现货供应略显紧张,推动腈纶价格向上攀升。截至9月末,1.5D棉型短纤17400~18000元/吨,3D中长短纤17200~17800元/吨,3D丝束17200~18000元/吨,3D毛条18200~19000元/吨。
【后市展望】
随着纱线需求旺季时间的不断流失,下游采购心态趋于谨慎观望,以及上游丙烯腈行情悲观预期的增加,预计腈纶行情短期以平稳为主、中长期不乏走软可能。
从成本面看,上游原料丙烯腈供应充足,目前国内厂家多以完成装置检修,整体开工高至8~9成,加之外盘丙烯腈报盘下探,商家采购意向较高,或导致10月丙烯腈进口量增加。其次,市场需求面难有改观,腈纶消耗将趋于缓慢,酰胺转嫁成本涨幅能力有限。预计后市去库存将是多数厂家的首要任务,届时若丙烯腈供应相对过剩,不排除商家低价走货套现拖累行情下探的可能性。
从供需看,国内腈纶厂家开工稳定,整体负荷在85%左右,对外供应正常。上海石化、大庆石化、杭州湾、宁波中新腈纶装置开工正常,齐鲁石化开工负荷升至100%,安庆石化、吉林奇峰、吉盟装置开工负荷在80~90%,抚顺石化装置重启时间未定。但下游需求面依旧平淡盘整,纱线市场订单依旧难接,产销走势缺乏提振,装置开工在5~7成。因此腈纶厂商出货平缓,行业库存呈现上升趋势。
总体来看,下游纱线市场产销疲软,腈纶需求面消化转嫁困难,行情持续上涨缺乏动力,但上游原料丙烯腈价格居高,甚至个别原料生产厂家仍存调价意向,腈纶产品成本支撑坚挺,所以腈纶市场依然处于“成本有支撑,需求无推动”的局面。
三季度涨幅0%~5%
4 棉花
进口配额发放无望 采购方向转至国内
【行情回顾一:期现价差再度扩大】
今年以来期现价差大体经历三个阶段:1~4月,期价大多时间高出现货2000元/吨;5~6月上旬,期现价差倒挂,升水被挤干;6月下旬至9月底,期现价差再度转为正数,并围绕1000元/吨上下波动。经过第二季度的大幅度下跌,随着利空力量的逐渐下滑,棉市自7月份开始进入试图企稳甚至抬头的阶段,但相比快速拉升的期棉价格现货报价明显跟涨缓慢,期现价差逐渐扩大。截至2012年9月28日,CC-Index328价格指数为18671元/吨,郑棉主力1301合约收盘价19405元/吨,价差734元/吨。
【行情回顾二:内外棉价差创历史新高】
自2011年开始,为了保护棉花市场稳定、保护棉农利益,中国连续启动临时收储棉花制度。收储制度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棉农的利益,并且有助于保护国内市场的稳定,但也间接的导致了全球棉花价格下跌的幅度与国内棉价下跌幅度差异化的增大,导致内外棉价差不断拉大。数据显示,自今年5月以来,国际棉花和国内棉花差价扩大至4000元/吨以上。截至2012年9月29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328为18673元/吨,进口棉花价格指数M级棉花1%关税为13713元/吨,外棉较内棉低出的价差为4960元/吨。
【后市展望】
虽高价收储仍在,但在高标准下被拒之门外的棉花又会以怎样的价格上市,难以预知。随着抛储的宣告结束,在进口配额发放无望的情况下,纺织企业除了高关税的进口棉之外,采购方向将被迫转向国内市场。
2012/2013年度开端,新棉季遭遇了较为复杂的开端,收抛储的并行令棉花市场震荡运行,政策属性增强也表明了棉花市场自身调节能力的虚弱。
目前,国内几大龙头棉纺企业库存几乎都处在高位,虽然上半年有进口棉花配额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不至于亏损太多,但实际出货并不理想。滨州某大型企业仍销售施行一单一议、量大优惠促销的政策,张家港某大型纺企报价虽有上涨,但实际成交仍不起色,下游小单拿货为多。至于中小型棉纺企业则多数负亏生产,国内棉价偏高,棉纱上涨乏力,纱厂只能低价出货回笼资金,山东德州、菏泽等地不少纱厂已停产数月且短期内仍没有复工计划。
接下来,棉花市场将继续围绕国家政策展开。此次新棉收储虽不限量,但收储标准较往年有提高,届时新棉中必定有许多被拒之门外。虽高价收储仍在,但在高标准下被拒之门外的棉花又会以怎样的价格上市,难以预知。另一方面,随着抛储的宣告结束,在进口配额发放无望的情况下,纺织企业除了高关税的进口棉之外,采购方向将被迫转向国内市场,或将给国内市场带来一定的机会。
5 粘胶短纤
偏空因素不胜枚举 调整压力逐渐增大
【行情回顾】
三季度,粘胶短纤市场走出倒“V”字曲线。第一阶段,7月至8月上旬,粘胶短纤1.5D×38mm价格重心从14500~14700元/吨攀升15500~15700元/吨,整个产业链气氛较前期缓和,虽然处于盈亏边缘,但是已逃出“深亏”的悬崖;第二阶段,8月下旬至9月底,由于坯布销售疲软,下游心态开始转变,采购变得谨慎,化纤厂家出货放缓,粘胶短纤1.5D×38mm价格重心再次跌回低处。
【后市展望】
需求不济、供应施压,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将会是在价格方面。价格的不稳定,将继续反向影响需求,如此轮回,粘胶短纤后续市场偏空因素居多。
就市场供应而言,自7月整体行业检修之后,短期内各粘胶短纤厂家难再有限产计划,目前整体行业开工维持在9成以上,且9~12月高密银鹰化纤等部分粘胶短纤厂家存有新产能投产计划,不乏部分厂家将依照市场实际产销情况做最后定夺,但此类预期依旧对市场在供应方面有所施压。
就市场需求而言,人棉布以用于制作夏装为主,6~8月一般是市场的传统销售旺季,而9~10月市场交易情况保持平淡,11月以后市场基本进入无人问津的淡季。但是今年的旺季没有旺,淡季却提前到来。目前,30S人棉细布的市场均价在5.18元/米,距离本年度6月底5.14元/米的最低价越来越近了,而从中国轻纺城布匹的成交情况来看,人棉布的成交量正在逐周减少,甚至有单天成交出现个位数的情况。
6 氨纶
合理控制社会库存 保持市场产销平衡
【行情回顾】
三季度,氨纶行情基本呈现盘整、持平走势。截至9月末,20D氨纶主流售价在53000~56000元/吨,偏高售价在56000~60000元/吨;30D氨纶主流售价在47000~52000元/吨;40D氨纶主流售价在44000~46000元/吨。
【后市展望】
在成本与需求均较难出现亮点的情况下,心态成了影响市场售价的关键性因素。当前氨纶售价当以稳中小幅扭转为主,大幅调整极易引发生产面再度高位开车,因此氨纶生产商当保持稳定的心态,适当控制氨纶产量,保持市场产销平衡。
从成本角度分析,氨纶成本价格持续高企,主原料PTMEG氨纶领域价格受月度合约的执行,以及上层原料BDO价格的坚挺支撑,目前市场价格仍稳于26500~27000元/吨。另一主要原料纯MDI的价格更是维持坚挺之势,受国内工厂开工不足、以及中日关系导致进口货源紧张等因素影响,市场供应仍显紧俏,拜耳货源商谈在23700~23800元/吨,NPU、三井、亨斯迈货源在24000~24500元/吨,万华货源24300~24500元/吨。中长线来看,原料价格高位坚挺的态势仍将不改,氨纶企业仍将承压。
从供需角度分析,目前氨纶行业整体运行负荷维持在75%附近。继前期市场拉涨后刺激部分减停产氨纶企业复产意向提升,其中浙江地区已有少量工厂将开工负荷小幅提升,并转产供应紧缺的40D、70D等规格。但与此同时,市场产销上行空间有限,少数厂商甚至已开始库存缓升,致部分氨纶企业新建装置开车计划有一定程度的放缓。中长线来看,后续需求面难有亮点出现,而行业开工率若再度高开,将加剧行业竞价局面,届时行业亏损将会严重。因此,预计后续市场仍将维持一定程度的减产,以合理控制社会库存。
三季度涨幅0%以下
7 锦纶长丝
经历半年弱势整理 被动涨价仍将持续
【行情回顾】
在经过持续半年的长时间弱势整理后,9月份锦纶长丝市场走势终于有所改观,民用丝常规品种价格拉升300~500/吨,非民用产品价格拉升500~1000元/吨。截至2012年9月29日,FDY70D/24F喷织用在25000~25100元/吨,POY85D/24F高端大厂报价在25500元/吨、中端货源出24500元/吨,DTY70D/24F大加弹上调至28000~29000元/吨,中端工厂价格在25500~26000元/吨。这主要是原料厂家因为逐步加大的亏损压力而开始自救拉涨,推动锦纶长丝市场一起好转。
【后市展望】
上游己内酰胺生产处于亏损状态,后期行情下跌仍存阻力,因此己内酰胺价格的盘整仍将从成本面支撑锦纶市场。
美国QE3尘埃落定对大宗商品市场起到一定程度的推涨作用,然而其力度远不及参与者预期。相反这一重磅利好的出台,被市场人士解读为“利好出尽”,市场关注的重点重新转移到欧债危机。与此同时,纺织业订单情况并未受“金九银十”的带动而明显好转,从大环境上制约着锦纶市场的发展。
随着外围气氛转弱,下游买盘逐渐缩手,但预期10月内外盘合约进一步走高下,市场也难有下跌。目前,己内酰胺人民币货价格仍居高在19000~19300元/吨,美金货价格则在2420~2430美元/吨。锦纶切片成本面仍存较强支撑,锦纶切片价格仍有偏上势头从而对锦纶长丝推动力依旧尚好。
下游各织布和经编厂家订单一般使锦纶丝的需求推动力不足,非民用锦纶和锦纶弹力需求领域多可逐步跟进,未来需求量可继续平稳跟进。目前锦纶厂家整体开机率在7成附近,工厂尚能维持微利,预期短期内开工以稳定为主。但锦纶厂家多表示涨势继续向下传导阻力较大,多数大厂库存仍在20~30天,去库存进程仍将延续。
订阅轻纺原料网
每天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形势、原料价格行情
微信号:tbs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