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棉花市场的再认识
发布时间:2011-04-06 00:00 来源:TBS信息中心
一周的摇摆,一周的焦灼,真是“多事之春”。别说国际上的日本核泄漏和利比亚的战争因素。就是棉花本身的“取消出口退税”和“滑准税率”传闻,还有这“八部委的棉花收储政策”出台。“还有这美国农业种植报告”。真是山雨欲来风烟满楼。期货棉花是从30200一路走低,本来有个反弹回到29200附近,可又在这一个个不知是利多还是利空的消息中,伴随着假日的到来而不管对与否的开始下跌,28200也在收盘时被打破,跌的气氛在主宰着市场。是一种恍恍惚惚的下跌。现货也是在这恍惚中开始了恐慌,加上某大纺企把采购价格一再下调。整个市场出现了智障,在不知对错中做着不知对错的事情。
一、棉花收储政策是利多还是利空?
1. 此时国家出台这样的政策,可以说非常及时,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在种植上,农民有了底。不管愿意不愿意种棉花,但总能算出种棉花到底效益如何了。给农民亮明了政策。这是件好事。但就目前来说,小麦已经种上,春白地没有留出来,即便想种棉花也来不及了。二是这一价格在当今面对农民工打工待遇来讲,棉花的费工费时问题和农药种子化肥投入偏大问题,一时得不到解决。农民还是倾向于种植玉米和小麦。在内地来看,该政策对今年的种植面积增长意义不大。
2.就政策中的定价来看,19800的价格基本符合市场意愿。该价格折合籽棉4.5/斤,不算低了。在此价格以上或者附近也 被纺企所接受。就是对国际棉花来说,也有指导意义。国外棉花增加种植面积和调整价格,都是针对我国来的。因为我们的缺口在400万吨左右,进口量占到了全球总产量的将近17%。提前打出此价格,对国际棉花市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就是告诉全球,我们就在这个价格之上进棉花了,不用在期货上或者在一系列的信息因素上做文章了。对我国争得定价权和话语权有很大的益处。本来我国是第一大消费国,话语权和定价权就应该掌握在我们这里。此时出台价格有稳定市场的功效。要不然纽约期货一天涨停,一天跌停的,折腾起来没完。
3.对国内现货、期货市场有稳定市场的功效。目前现货价格在3万附近,似乎该价格高了。纺企对3万以上的价格也是被动接受的。下游市场感到有些吃不消。19800的价格出台后,和3万的价格差距较大。人们面对这样大的差距,自然就会想办法来缩小。棉商也在算。收购最低19800,储存10个月就要2000元利息,800元保管费,其他损耗和不可以见费也要1000元。棉花销售利润也应该有个10%吧,就是2000元。到明年5月后销售价格就应该在25600以上。期货要再加800--1000元的费用,就应该是26600.那么,新老棉花接轨价格应该是在26000左右接轨,期货09的价格到交割时也应该在26600左右。所以,市场在自动向理性的价格靠拢。
4.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托底作用。当我们看到价格不会低于26600的期货价格后,就会在接近此价的时候大胆做多。政策对新年度有指导意义,对现今面对2010年度供求缺口,却显得苍白无力。到10月份还有6个月,每个月需要耗费90万吨,540万吨棉花我们还有多少?据不完全估算国内工业商业库存不管是进口还是国产,总量在380万吨左右,尚缺口160万吨。本年度供需问题很难填平。期货上09月目前是36万手持仓量,按50%空方来说,18万手就是90万吨三级仓单。能生成吗?也就是说,对于多头来讲胆子更大了些。现货市场也是这样。假如棉花低于26600,棉商手里的棉花就可以不出手了,因为不再担心新花上市后价格不知怎样了。新花将来也会有这个价格的。况且自然天气气候变化莫测,谁知道新年度好花啥时能下来。从某种意义上看,收储政策此时出台有托底效果。
可见,收储政策利多大于利空。
二、国际市场问题频出,对棉花的影响。
1.中东问题。核心是原油问题,对于该国来说是主权问题或者是民主问题。不管怎样,麻烦不断的国际政治形势,一方面引起物价的再度通胀,一方面引起对资源问题的再度重视。可为利多。
2.日本核泄漏和震后重建的影响。日本的核泄漏会造成生态资源的进一步紧张,物价依然会涨。震后重建必然刺激消费,物价也会涨。日本是我国纺织品出口的第三大出口国。暂时会影响出口,长期看会有利于出口。
3.资金流向问题。专家们在说,市场不稳,资金流向会在避险中投入。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闹中取利,静处安身。资金流向就是为了取利的。不稳才有机遇。从这段时间看,外盘股市、期市,内盘股市、期市,都没有出现资金减弱的迹象。相反成交量在不断增加。
三、宏观调控也就是在:金融政策(收缩信贷,增加利息),财税政策(税收增加或减少),行业政策,特殊政策(非常时期的政策),一句话:政策是为经济服务的,价格是供需决定的。翻开08年日历,我国8次加息,9次提高银行准备金,物价依然在涨。4%的CPI是在符合我国国情的状态下确定的。棉花一个品种的涨跌对其影响甚微。
订阅轻纺原料网
每天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形势、原料价格行情
微信号:tbs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