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棉4月将走进“春天里”
发布时间:2011-03-24 00:00 来源:TBS信息中心
郑棉年后围绕3万点大幅波动,不但上升趋势全无,而且隐隐有做头的迹象。但通过对一些关键因素的重新审视,我们认为郑棉或仍有一波脉冲行情。
本年度的棉花供给更加趋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库存到达历史低点,USDA估计我国的期末库存只有287万吨,其中国储棉库存只有30万吨;二是我国棉花连续两年减产,今年棉花产量只有642万吨(USDA数据),需求方面没有大的变化,今年1—2月份我国纺织品出口仍旧保持了稳步增长态势,预计需求维持在去年的1050万吨左右,供需缺口近400万吨。虽然缺口较大,但由于去年11月以来,外棉的价格一直远远高于国内棉花价格,很多企业反映在这段时间内基本没有采购本年度外棉,造成了进口的相对不足。
本年度供需形势用一句话总结就是:产出低、需求稳、进口堵,纺企普遍反映去年到了7月以后棉花现货采购就非常紧张了,今年的情况是产量继续下降,进口不顺畅,期初库存较低,若需求平稳的话,很自然,逻辑是本年度末棉花供应紧张程度会加剧。有空方拿棉花的库存消费比来反驳棉花供应紧张的观点,理由是我国和世界棉花的库存消费比虽然降至历史低点,但基本还都在30%左右,比起一些粮食品种20%左右的库存消费比,这个比例显然不是太低。对此笔者总结了两点理由:一是不同品种消费库存比存在差异,棉花基本要维持50%才能大致维持价格稳定,棉纺业相比食品行业产业链要长得多,相应流通环节的库存会比较多,高的库存消费比可能是反映这种状况。二是粮食具有一定“政策市”的特征,相比之下投机性需求会偏弱。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扩种问题。首先,高价格必然引起扩种,扩种必然制约价格上涨,2010/2011年度中美的初步调查报告都显示棉花播种面积都不同程度增加,幅度都在10%左右,假设产量也增加10%,消费不增长的话,下年度库存消费比恢复到40%左右,要恢复到2008/2009年度之前50%左右的水平还需要一到两年时间。其次,扩种的制约作用更多地是通过预期起作用,这种预期年后一直在消化,因而实际播种明朗化能否给高棉价最后一击需要观察。再次,从农产品长期比价因素考虑,棉价确实已经高估,但农产品相对价格修正是以年度为单位,我们当前着眼点在中等级别的价格趋势,这可能需要优先考虑阶段性因素。
订阅轻纺原料网
每天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形势、原料价格行情
微信号:tbs2007
